编剧殊晓岚介绍自己的项目《火爷传奇》
展示的平台,交流的平台
过去这些年里,编剧帮也在做剧本代理的工作,推广剧本不容易,尤其新编剧的原创剧本,难上加难。传统的方式,一家家找公司谈、参加电影节活动、策划论坛……不仅投出成本大,而且效率低,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是无效的。
毕竟不是职业主播,埋头写字的人卖起剧本来,频频出现“掉链子”的状况,最常见的是网络问题,各种掉线、卡机、麦克风听不清声音,也有编剧悉心做了PPT全程光顾着讲故事完全忘记了翻页,有的编剧自以为准备充足,掉书袋般抛出一大堆唬人理论,急得评论区只催“快点讲故事”。一些编剧并不年轻,从方言口音和直播地点陈设来看,很可能来自几乎没有影视行业资源的三四线城市甚至小县城,而这些“非主流”编剧声情并茂讲述自己对创作的人物的感情,或是畅想影片上映前景的样子,本身也像是一出戏剧。
采访杜红军的时候,已经有30个编剧完成了他们的直播,有兴趣继续了解洽谈的公司有20多家,编剧们科幻、武侠、玄幻写得天马行空,有兴趣的资方还是大多更偏好低成本、见效快的当代现实题材和喜剧,这很正常,符合当下市场一贯对项目选择的逻辑。
一个被着重强调的点是,来直播的编剧在自我介绍和被介绍时,都会隐去过去的履历,这一点对年轻人来说很友好。虽说现在影视行业的入门门槛不断降低,入门的“敲门砖”依然是十分被看中的东西,没有履历也成为许多新人编剧踌躇不前的障碍。此番杜红军策划的卖剧本大会一早就想好了,重剧本而轻编剧,无论是要求编剧们填写的固定格式的“项目介绍”还是直播环节,都直奔主题让大家直接开始谈剧本。
在问及现在的编剧是否缺少舞台和平台的问题时,杜红军倒没有去“吹嘘”自己这方平台的宝贵,反而诚恳地表示,相比舞台,大部分编剧更缺的是自己的内功和寻找平台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