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林肯中心上海日的重要日程之一,上海大剧院(携手大地音乐)原创舞剧《白蛇》(Lady White Snake)于26和27日两天在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David Koch Theater)举行海外首演,来自纽约各族裔社区的数千名观众欣赏了这一融合了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和现代舞元素的舞剧作品。该剧也是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东方舞台美学”系列的三部曲之一,由著名舞蹈家谭元元、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以及导演周可共同构思创作。
舞剧《白蛇》在中国民间传说和传统戏剧《白蛇传》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现代“穿越剧”的叙事结构。传说中的白蛇(白素贞)与青蛇(小青)在此次的舞剧中化身为一位现代家庭主妇的外在人设与内心渴望的意象代表。在惊蛰之日,这位主妇在睡梦中梦见了一条青蛇,醒来发觉梦中的青蛇正是自己内心对自由与不羁的向往和对现实人设枷锁的不满。
但这位主妇的“觉醒”却被在一家现代企业上班的丈夫认定为精神出了问题,于是请来一位心理医生为其治疗。这位心理医生使用催眠术,进入了主妇的神秘梦境,看到了白蛇和青蛇。心理医生也就自然而然化身为传说中的法海,与青蛇和白蛇斗法。法海这位过去一千多年里“封建社会”和男权的代表,在此次的舞剧中被“升华”为一个新时代更广泛意义上的男权与社会桎梏的符号。
舞剧《白蛇》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来命名场次,包括惊蛰、谷雨、芒种、端午、中秋、霜降和春分,同时也保留了《白蛇传》的经典桥段,包括游湖借伞、断桥相会、端午惊变、诓许入寺和水漫金山。最终,白蛇和青蛇联手打败法海,并在现代主妇的内心化身为一体,成就了她完整的自我。
除了情节上的突破,舞剧《白蛇》更是一次东西方舞蹈的大胆创新与融合。艺术总监谭元元表示,整部舞剧融合了芭蕾、现代舞与中国古典舞等多种舞蹈风格,甚至在白素贞与法海的对峙中加入了功夫元素。“这种跨风格的编排不仅为故事增添动感,也呈现出舞蹈艺术在中西文化之间的流动与融合。”
自2022年在上海首演以来,这次的《白蛇》已是2.0升级版,在舞美、化妆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负责为剧组化妆的纽约化妆师张舒表示,《白蛇》舞剧的妆容暗藏巧思,从眉毛到假发都极具深意 — 白蛇眼尾的一抹淡粉色是温婉中的克制;小青眉梢的凌厉折线和青绿色眼影则透出野性的暗涌。这些细节不仅是妆容,更是角色的潜台词。长期为百老汇各路演员做化妆造型的张舒表示,这次参与《白蛇》的演出,“在国际舞台讲中国故事,是最特别的经历。”
此次纽约首演由两组演员轮流出演,分别是“水月”组(Moon)和“巳意”组(Luck)。“水月”组的白素贞和主妇由辽宁芭蕾舞团首席演员敖定雯饰演,许仙(丈夫)由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吴虎生饰演,小青和法海则分别由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的首席演员谭一梅和宋雨饰演。“巳意”组的白素贞由美国辛辛那提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刘思睿饰演,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资深演员孙佳勇搭档出演许仙和丈夫,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王念慈和苏海陆则分别饰演小青和法海。
另外,在演出之外,剧组成员们也分别参与了多个对话交流活动。其中谭一梅和宋雨于25日访问了位于曼哈顿西村的全美历史最悠久的专业舞校 —— 玛莎·格雷厄姆舞校(Martha Graham School),与那里的师生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谭元元和导演周可则在此前出席了华美协进社的座谈活动。孙佳勇也应邀出席了在福德姆大学商学院举行的“青松”线下文化社交活动,分享《白蛇》的叙事手法和跨境文化交流的意义。
《白蛇》此次海外首演由中演公司呈现。
舞剧《白蛇》在林肯中心寇克剧院首演。 (管黎明摄)
敖定雯(白素贞)和吴虎生(许仙)主演的首场演出。(剧组提供)
左图为化妆师张舒为演员们化妆。右图为演员孙佳勇出席“青松”线下座谈,分享《白蛇》的演出体验。 (主办方提供)
饰演小青的谭一梅和饰演法海的宋雨在格雷厄姆舞校与师生交流。 (管黎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