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 闽东之光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移民 > 留学 > 正文

花费70万海外留学,周围全是中国人,教授直接中文授课

2025-09-23 10:02 美国留学  -  208591

"第一天上课,老师讲中文,身边90%全是中国人。我这是出国了,还是换了个城市上补习班?"

 

近日,一位赴英攻读会计硕士的女生在社交平台吐槽留学体验,引发广泛共鸣。她花费70万元人民币,期待沉浸式跨文化学习,却遭遇"英伦皮,内地馅"的课堂现实。这一现象并非个例,在英国商科硕士项目中,"中国班"式教学已成常态,也让"一年制水硕"的争议再度浮出水面。

 

 

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数据,2021/22学年,超15万中国学生在英就读,占国际学生总数的22%。在部分大学的商科硕士项目中,中国学生比例甚至高达90%。曼彻斯特大学国际教育硕士、UCL市场营销等课程被学生戏称为"中国留学生指定班""UCL的市场营销硕士是我们高中群的‘标配’,一刷offer名单全是熟人。"一位留学生坦言。 

 

 

课堂高度同质化带来语言环境的缺失。许多学生反映:"雅思7分出国,一学期后英语反而退步。"小组讨论用中文、课后交流用中文,甚至部分课程提供中文答疑服务。原本期待的"跨文化碰撞"被"中文舒适圈"取代,留学应有的语言锻炼和社交拓展功能大幅缩水。

 

 

为迎合中国市场需求,部分英国高校对商科硕士进行"本地化改造":  


- 招生端:降低专业背景要求,商科成为文科、工科转轨首选;  
 

- 教学端:增设中文支持服务,甚至聘用中国教师授课;  
 

- 考核端:调整评分标准,适应中国学生应试习惯。  

 

 

"这些项目本质是标准化教育产品,从申请到毕业都有成熟模板。"一位留学中介透露。一年制硕士凭借"时间短、门槛低、见效快"的特点,成为部分学生"镀金"首选,却也导致课程压缩、实践不足等问题。

 

留英难:会计、金融等专业本地就业竞争激烈,非英籍学生鲜有机会; 

 

- 回国卷:同质化海归扎堆求职,一年制硕士在招聘市场频遭质疑。  

 

 

腾讯新闻调研显示,部分HR对英硕含金量持保留态度:"课程压缩、训练有限,更像学历装饰品。"某投行招聘负责人直言:"我们更看重实习经历,一年制硕士缺乏竞争力。"  

教育专家指出,留学的价值应超越学历获取,而是能力与视野的重构。当项目沦为"中文授课、短期拿证"的流水线,学生投入的不仅是高昂学费(年均40万-70万元人民币),更可能错失真正的成长机会。  

"怕的不是项目水,怕的是你以为它能改变命运,结果只是绕了一圈回到原点。"一位经历"留学幻灭"的毕业生感慨。这场关于"英硕性价比"的讨论,或许该回归本质:我们追求的,究竟是快速包装的文凭,还是切实的自我升级?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美国还要留吗?还能留吗?来自权威律师的思考。
下一篇:反复横跳的政策与被当作筹码的中国留学生:特朗普政府正在伤害谁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