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望发射前的现场。(央视记者车子谦摄)
近距离看发射前的火箭。(央视记者车子谦摄)
在飞向太空的路上,多次层级分离,多次点火接力,卫星最终抵达预定轨道,而快舟火箭的躯壳,消失在茫茫苍穹中。
又快又准,这位“快递小哥”有点酷
水平测试、水平运输,垂直起竖后完成发射,这种典型的导弹流程,已经运用到了快舟火箭的发射上。
由四级舱段组成的火箭,末级是载荷舱,主要搭载卫星,其他级由燃料舱和发动机组成。
采用固体燃料,免去了加注燃料的环节。而以往大型运载火箭发射,从组装到注入液体燃料,需要几百人协作且耗时至少两个月。
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是我国快舟系列火箭中首款推向市场,专门为300公斤级低轨小型卫星量身打造,承担商业发射的小型火箭。
此次发射,是该火箭第四次商业发射。
神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
而快舟和长征系列一样,都是运载火箭,一种交通工具。
千锤百炼,快舟火箭的成长之路
在数千个零件里,经过“归零”排查,他们发现了问题所在,固体燃料和内壁之间的细微空气缝隙,导致了试验的失败。
而运载火箭的车辆,要经过爬坡、过水、越障等重重考验。
支撑车辆起竖的液压油缸力度不足时,增加液压油缸体积又受限于公路宽度,科研人员还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多增加一根细的液压油缸,既加大支撑力又不占多余空间。
湖北深山到大漠戈壁,跨越大半个中国的发射准备。也许只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一小步。





